人是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屬於動物界的脊索動物門。這門動物的特徵是以其背部一條脊索來支撐整個身體及維持重心,平衡。脊索在演化中逐漸消失而殘留了一小部份,變成了脊椎骨中之椎間盤(軟骨)。具有脊椎骨之動物包含了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及靈長類,這其中只有人類是以雙腳站起來行動。人類在直立活 動了幾百萬年之後,雙手因不再負擔「走路」而逐漸縮短,但功能增強變成很靈活。下肢因完全負擔體重走路功能而變得粗長。脊椎直立之後,又因巧妙安排成S狀(如圖一),如此不但可增加其彈性及彎曲度,並對外有了足夠的緩衝能力,人類因此而保持健美的體態。脊椎骨包括七塊頸椎、十二塊胸椎、五塊腰椎及融合成一塊之薦椎與退化之尾椎。脊椎骨除構成身體重要之支柱外,其所形成之椎間管,是容納脊髓之所在,亦兼具保護脊髓之重要功能。脊髓從枕骨大孔開始一直到腰椎第一、二節間為止。腰椎第二節到尾椎則是所謂「馬尾」。(馬尾神經叢)。至於坐骨神經是指腰椎第四節以下之神經,因此 腰痛及坐骨神經痛完全是周圍神經的問題。與脊髓完全無關。 |
|
每一個脊椎骨包括椎體、橫突、脊突、四個關節面及椎管,如圖二。
腰椎方面,由於承受絕大部份之體重,尤其腰椎第五節是承受體重最大的椎骨,
因此一些病變皆發生於此。其次是薦椎第一節與腰椎第四節。每一個椎骨突起都是背肌附著之處。
背肌是人最辛苦的肌肉,每天當人起床後,背肌就無法休息,特別在彎腰工作、久坐、開車、遠行負擔最重。由於社會變遷,人們工作繁重,精神緊張,日夜奔波,腰酸背痛因此而生。肌肉雖然勞累,但血液供應充足,恢復也快,但是介於肌肉與骨骼之間之肌腱(俗 稱筋),則因血流不夠而難以復原,如果再得不到機會休息,則往往變成退化性肌腱炎。肌腱受傷後瘀血腫脹,加上骨膜剝離。長久之後組織鈣化、骨化,這便是骨刺的形成。(如圖三)骨刺可以說是肌腱重複受傷,長久退化之結果,也是老化的象徵。一般人在五十歲後 ,幾乎都會長有骨刺,而勞工階級則因長時間的勞動受傷,往往不到四十歲就出現骨刺。骨刺既然是一種老化現象,每一個人都會長骨刺,但卻只有少數人會產生症狀,尤其骨刺突出於椎間管、神經孔之處,因壓迫神經而導致神經痛, 但並非所有坐骨神經痛皆源於骨刺。這是筆者在此要特別說明的,希望讀者能有正確的觀念! |
|
圖三:這是腰椎側面圖,箭頭所指 即是骨刺,骨刺越多,表示椎骨越 退化支撐體重能力越弱,腰酸背痛 機會越大。 |
在每一節椎間管兩旁各有左右一對脊髓神經(圖一),人類約有三十四對脊髓神經分佈於全身各處。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最粗、最長的周圍神經,它是由腰椎第四節至薦椎第三節神經所組成,其有管轄的部位是在大腿後、側面及小腿(圖四)以下之皮膚感覺。其運動方面包括膝關節彎曲及裸部所有的運動。至於大腿前內側的感覺以及膝關節的伸直則是股神經的功能。由此讀者可以瞭解如果疼痛發生在大腿前內側時,便不是坐骨神經痛。筆者經歷過一個例子:患者是一位年輕女性,住院前一個月右大腿前內側有劇烈疼痛,觸摸時有電擊之感。一直被當作坐骨神經痛,接受打針吃藥及復健治療,但病情日漸惡化,患者感覺大腿無法伸直,經筆者檢查才診斷出是腰椎第一節長個神經纖維瘤,經手術後病情迅速好轉。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效的治療。因此患者及醫護人員應仔細研判病情以得到正確的診斷。切勿急於止痛而施以不適當的治療以致延誤病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