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許達夫醫師自然診所醫療網
 許達夫醫師自然診所醫療網 進階搜尋
  親近自然 自然健康.生命源自自然 自然就是美
回首頁 討論區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本網導覽

首頁 > 直腸癌 > 916例直腸癌 12年追蹤分析

916例乙狀直腸癌(rectosigmoid cancer)追蹤12 年臨床統計分析報告

暨評估“觀察與等待”原則之臨床應用

 

許達夫 Tafu Shu M.D 張道宜Ph.D

Key words: RSC(rectosigmoid cancer),CHM (cocktail holistic medicine),WW(watch and wait) CAM (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

 

前言(Introduction)

 

    由於症狀與治療之不同,一般大腸癌分成結腸癌與乙狀直腸癌 (rectosigmoid cancer RSC)RSC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再輔以術前或術後放化療。術前放化療可顯著讓腫瘤縮小或消失,保留肛門之機會大增,如果有浸潤到腸壁或附近淋巴(II-III),則需要術後放化療。根據國健局(1)的最新報告,2014年乙狀直腸癌(RSC) 初次診斷者共計6051人,死亡者共計1,540人。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5.87%,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3.34%

根據歐盟2017年報告RSC年度發生有125000例,佔大腸癌35%(2),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官網報導(3):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美國第三位最常見的癌症,卻是第二位最常見死亡的癌症,2008年全美國有148,810病例及49,960例死亡,早期大腸癌(I-II)5年存活率達90%,局部轉移(III) 68%,一旦遠端轉移(IV)5年存活率降至11%(4),由於篩選(screening test)的推廣,美國大腸癌發生率有逐年降低之趨勢,根據美國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4)預測2017年新增大腸癌95,520例,SRC39,910例,預測兩者死亡病例達50,260例。而台灣地區卻逐年增加。

 

  儘管正統醫學有長足之進步,治療效果也不斷的提升,但是治療期間的併發症與後遺症,仍然讓病人感受相當程度之痛苦,很多病人因此未能完成全部治療或中途放棄,而選擇另類療法。然而另類療法五花八門,雖難有科學依據,但也有一定之療效,因此美國NCI早在199810月就成立另類療法之中心(Office of 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 OCCAM),目前CAM 仍被認為是補助療法,無法替代正統治療。

作者 (Shu)2002年底便血被診斷出直腸癌第三期(Duke III),接受放化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拒絕當時西醫建議的手術治療而從事及專研另類療法(7-8),並於2004年成立癌症自然診所(Dr. wellness center)。從2005年到2017年將近12年中有兩萬癌病病人前來看診,其中資料完整的有12000例。本報告就是其中1073SRC的臨床統計分析。

 

資料(Materials)

資料收集是以有病理報告證實為乙狀直腸癌( RSC) 期間從20055月到2017 6月來許醫師自然診所求診的病人。看診主要採全人醫學(CHM)分三階段:

(一)充分了解病情與就醫狀況:病人皆須提供完整醫院資料,就醫病歷,切片或手術病理報告,手術紀錄及術前術後影像檢查報告及光碟片。

(二)了解病人罹癌前生活狀況:病人需填寫一份個人資料調查表,主要在了解病人罹病前後生活狀況:

(1) 壓力:個性、情緒、家庭、工作職場、財務。

(2) 飲食:習慣:葷或素,飲食內容、外食、定時定量、喝水、菸酒等。

(3) 運動:有無固定運動、氣功、運動種類。

(4) 排便:順暢否?次數?惡臭否?顏色?成形?

(5) 睡眠:好眠?失眠?惡夢?熬夜?藥物?

(6) 體質:虛寒、過敏、冷熱?流汗?

(7) 過去病史(其他疾病、有無服藥)及家庭史(家屬成員有無罹癌等)

()綜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在了解病人病情、就醫狀況及其生活細節後,就進行以下綜合討論:

(1) 參與醫學(participatory medicine):此時病人與全家或相關親友一起參與,加強罹癌病人周邊之助力。

(2) 由醫師說明正統西醫治療之原則(guideline):如何選擇適當之治療及其可能發生之併發症或後遺症。就病情與檢查資料建議西醫治療或提供更先進更安全之治療如精準醫學、免疫細胞療法、冷凍療法(cyroablation)或奈米刀療法(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3) 由醫師闡述「與癌共存」之觀念與態度及整合治療(CHM)

(4) 協助病人自己做出恢復健康之計畫

()電訪:由於病人來自全台灣各地,有10%來自海外,多數病人常只來看1-2次。為要了解病人病情發展,每6個月到一年電訪一次(telephone-based review),了解後續治療過程及有無併發症或後遺症,如果死亡,要查問其死亡原因及時間

原有1106RSC病人,排除33位拒答或失聯的病例,總共有1073位病人進入此臨床分析。

 

研究方法與目的( menthols and research purposes)

 

  一般正統西醫研究報告皆是以癌症期別(cancer staging ,TNM)為基礎(5),,且大多以短期2-5年為研究期間。常用的癌症分期是TNM系統,詳細可分成五種:

1) cTNM(clinical stage):最初診斷時的分期

2) pTNM(pathological stage):切片後病理的分期

3) yTNM(neoadjuvant stage):治療時又分兩種:(1) ycTNM(pre-therapy):放化療後手術前之分期。(2) ypTNM(post-therapy):手術及放化療後之分期

4) aTNM(autopsy stage):死後病理解剖之分期

5) rTNM(retreatment):復發後之分期

為求簡單,有學者分成淋巴未侵犯(node-negative) 相當於第I-II期及淋巴已侵犯(node-positive)相當於第III期及轉移第四期來討論。

鑒於眾多(40-70%)病人在遵循正統西醫治療之同時又選擇多種另類療程(9-10),本研究首先以病人就醫模式來探討,分以下四種模式:

(1) 標準模式(Guideline Treatment, G ):完全依照目前正統西醫準則來治療者。

(2) 延誤模式(Delayed treatment, D):在切片病理報告證實後卻延誤治療達6 個月以上者。

(3) 部分模式(Partial treatment , P):經最初之治療(放化療或手術)腫瘤消失後即拒絕進一步接受治療者。

(4) 未治療模式(No any treatment, N):完全不接受正統西醫治療者。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標準治療模式與部分治療模式之間對於SRC病患存活率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根據研究目的,樣本需要取得適當的數量,才能夠有足夠的統計考驗力來考驗兩種治療模式之間的差異。本研究之資料庫之SRC病患共1073名,依上述四種就醫模式,其分佈如表一所示。就統計考驗力而言,考驗的治療組別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數,方有足夠的統計考驗力去拒絕虛無假設。若抽樣誤差α設為.05,統計考驗力為.80, 效果值設為.3,且P組與G組人數比率為6.21時,經統計軟體G Power計算出,其P組的樣本至少102人,而G組為630人。本研究之G組與P組樣本人數皆滿足要求。

 

表一:研究樣本之治療方式分布

 

 分組

G

P

D

N

total

人數

789

127

117

40

1073

 

 

 

 

本研究樣本1073人之年齡分布為常態分配 (Kolmogorov-Smirnov Z=1.105, p=.174),其平均數為57.73,標準差為12.62,分布概況如圖一。就性別之分布,男性病患593人;女性病患為480人。性別人數比為1.24,男性罹患SRC風險高於女性。本研究樣本與國建局(1)2014年所發布之直腸癌人數男性3659人,女性2392人之比率相近。根據此樣本之分布,患SRC病患年齡之機率分布為:四十歲以下:0.08;四十∼五十歲:0.19;五十∼六十歲:0.30;六十∼七十歲;0.26;七十∼八十歲:0.13;八十歲以上:0.04

 

 

圖一:直腸癌(RSC)年齡分布

 

研究結果:(Result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比較接受部分模式治療之病患其存活率是否有顯著不同於接受標準模式治療的病患。所以要注意兩組的同質性,以求比較之公平性。本研究以可能影響癌症之變數:初診為四期之患者,病患之年齡與病患之性別做為兩組同質之判准。表二為G組與P組之存活與死亡人數分布和初診時為第四期人數分布。因考慮最初診斷為遠端轉移第四期病人存活率偏低,本資料庫(1073)第四期病人有194 追蹤12年只有31例存活,佔16%,而美國NCI SEER更低只有11%(3),第四期病人多半在無可選擇之下接受正統西醫治療(G),本資料庫統計最初診斷為第四期病例在G789例中有161例佔20%,而P127例中只有8 例佔6 %。經統計考驗發現G組患有四期的比率顯著高過P(χ²=14.47, p<.001)在存活率上的比較可能會有失公平性,故本研究排除在最初診斷時已經有轉移的第四期病例。所以最後進入研究分析者 G 組有628例,P 組有119例。

 

表二

 

G

P

total

全部人數

789

127

916

死亡

443

34

477

存活

346

93

439

初診斷時為第四期

161

8

169

  

兩組在年紀之分布上,經由Kolmogorov-Smirnov法檢驗,兩組病患在年紀上的分布均為常態分佈,G組之病患平均年齡為57.44,標準差為12.35KS testp值為.411P組病患平均年齡為59.28,標準差為13.55p值為.798。兩組在年齡之變異數同質性檢定上,Levene Test1.520P=.218,鑑定為同質。其兩組年紀之差異,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F值為2.169P值為.141,兩組在年紀上並無顯著差異。換言之,兩組之存活率比較不會因為年紀之因素而受到影響。

  此外,兩組之性別分布分別為:G組男性病患為344人,女性為284人;P組男性病患為71人,女性為48人。經檢定後發現,性別與病患接受治療之模式之間並無顯著之相關,也就是兩組治療模式男女之比率並無顯著差異,χ²=.968, p值為.325

 

G組與P組治療模式之比較:

  就G組與P組兩組治療模式在轉移四期與生死的人數來看(表三)G組死亡人數為307人,P組為29人,經統計檢定,G組病患死亡之比率顯著的高過P(χ²=24.30, p<.001)。就病人轉移四期的人數來看,G組共有357人,P組則有32人,經統計檢驗後發現, G組病患轉移四期的比率顯著高於P(χ²=35.97, p<.001)G組病患轉為四期之風險(Odd ratio):1.37,在P組為.37。根據研究的樣本顯示,病患接受G組治療,其轉移四期的風險高於 P 3.71倍。

 

表三:標準治療與部分治療在治療期間轉移四期之人數與兩組之生存與死亡的人數

治療組別

轉移四期

未轉移四期

生存

死亡

G

357

271

321

307

P

32

87

90

29

 

研究進一步以兩組病患之生存期限為變項,針對兩組生存與死亡的病患,以Kaplan-Meier法,來比較GP兩組病患之間,其生存率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研究結果如表四與圖三顯示如下:

 

表四: Kaplan-Meier之檢定結果

 

統計檢驗指標

Chi-Square

Sig.

Log Rank (Mantel-Cox)

23.86

.000

Breslow (Generalized Wilcoxon)

19.87

.000

 

 

 

 

 

研究顯示,兩種治療之間對於存活率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如表四顯示Log Rank test (Chi square23.86, p<.001)Breslow test (19.87, p<.001) 均指出接受P組治療的病患其存活率顯著優於G組。而 Log Rank test 在於檢定治療方法間在晚期是否有所差異及Breslow test 在於檢驗近期是否有所差異。

 

 

 

(圖三)Kaplan MeierG組與P組的生存率比較圖

上方的Kaplan-Meier curve (圖三)是以月為單位來解析G組與P組不同治療的生存分析。途中綠線代表P組之生存率,藍線為G組織生存率。如圖所示,綠線一直維持在藍線上方代表接受部分模式治療之病患的生存率顯著高於接受標準模式的病患。而表五顯示兩種模式在接受治療的前兩年生存率都急速下降。但P組病患在第四年之後生存率開始穩定,在第八年的時候生存率維持在.65上下;而 G組病患之生存率大約在第五年之後維持穩定但生存率在第八年時僅維持在.37,大約是P組生存率的一半。

表五:G組與P之存活率比較

存活率/

(標準誤)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八年

G

.881

(.012)

.732

(.016)

.595

(.018)

.524

(.019)

.458

(.019)

.371

(.020)

P

.961

(.017)

.870

(.030)

.760

(.040)

.737

(.042)

.706

(.045)

.657

(.054)

 

討論(Discussion)

  

  癌症如何而來,至今眾說紛紜,治療也五花八門,儘管全球各政府與科學家都在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但是總體成效有限,癌症死亡率依然偏高。目前主要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次為放療與化療。而醫學科技的進步的確明顯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與併發症,甚至某些標靶藥物的臨床使用讓一些癌症得於獲得緩解或甚至治癒。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大家的共識,癌症早期篩檢日新月新,但是推廣仍不普遍。加上氣候變遷,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罹癌人口不斷的竄升。本資料顯示有73% (789 / 1073)病人罹癌之後選擇到醫院尋求正規西醫治療(G),只有12%(127 /1073)因感受治療之痛苦及療效之不確定,在經過放化療或手術得到初步療效後,拒絕進一步治療(P)P 組又分兩種狀況,一是放化療後腫瘤消失拒絕進一步手術,一是手術切除腫瘤後拒絕醫師建議之放化療。

 在目前正統西醫的準則(guideline)仍然建議即使放化療後經檢查證實腫瘤消失時仍需要做預防性手術,或在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非早期癌症如有浸潤或淋巴感染時都應該進一步放化療,但有越來越多文獻顯示一個觀點:在初步治療腫瘤消逝或縮小後,暫緩進一步治療,定期追蹤仔細觀察與等待,如有復發跡象時再進一步治療,所謂的「watch and wait(12-14) 這個觀點已引起越來越多的討論,從本報告中更得到正面的支持。

P組中有8例在最初診時已發現轉移,三位骨轉移接受放療而穩定活下來,五位死亡者,其中有一位肺轉移、一位肝轉移,一位腹腔擴散,兩位骨轉移雖經治療仍於兩年內死亡。另外有32例在追蹤12年間發生轉移,其中除兩位死於敗血症外,27位死於全身轉移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另有3 位存活下來,2位併發肝轉移接受肝切除,一位骨轉移接受放療。轉移成第四期者雖經治療能存活下來是很困難,尤其是內臟轉移更困難,但是在密切追蹤中一旦發現轉移立即接受治療是絕對必要的。

比較這兩組剛開始沒有差別,甚至剛開始治療時,G 組會比較好。等到兩年後差異開始拉大,其可能原因是G 組的病人開始治療的確有效,而併發症及抗藥性也尚未出現,但在兩年後併發症及抗藥性開始出現,療效降低或無效,甚至面對轉移,此時醫院都給以第二階段治療也就是進行破壞性更大的手術或用毒性更強的化療,導致病情越來越壞。而P組在最初得到適當正統西醫治療後,得到腫瘤消失或縮小或症狀改善,之後即積極進行全人醫學(CHM)及綜效醫學(IM)治療,既無西醫治療的併發症或後遺症之傷害,更在不斷的提高營養與免疫力之下而獲得更多存活之機會,但在本資料中並未提出這方面之佐證,仍需要日後進一步之研究。。

 

  作者(shu)根據個人12 20000例癌症病人之臨床經驗,終體會出治癌最佳良方,乃結論出「癌症整合治療CHM」。主要進行以下重要恢復健康之計畫

1) 西醫治療適可而止,盡力將傷害降至最低,如果放化療後腫瘤消失不再進行手術,要手術也要盡量以減輕症狀的局部手術為主而避免根除手術,術後除非轉移為第四期外盡量不接受預防性放化療

2) 身心輔導,談癌變色,每位癌症病人都是緊張恐懼,早日穩定情緒就會穩定病情,要教導病人減少生活壓力,穩定情緒,正面思考並加強周邊之助力

3) 養補助,經個人化新陳代謝檢查及益生菌檢驗,提供個人化有機營養素及益生菌之投予確保病人維持正常飲食與排便順暢

4) 免疫力提升

5) 勤運功與適度運動,維持身體之正能量與活力

6) 免疫細胞療法

 

  癌症是慢性病,其治療更是長長久久,從臨床經驗可以清楚得知很多病人經治療得到初步療效後,即使是早期病例在往後追蹤當中發現復發,之後接受更大的手術或毒性更強的化療而病情惡化,這是導致癌症死亡攀升的原因之一,相反在得到正統西醫治療後立即進行CHM,不斷的維持良好營養與免疫力,加上病人之努力減低壓力,遠離汙染,發揮自癒力及展現堅強之生命力,其存活率顯著提升,這從Kaplan-Meier curve生存曲線就可以清楚看到這點,在長期追蹤達十二年後,P組存活機會是G 組的兩倍。

 

   癌症的可怕不在第一次被發現時,當時的治療可以看初明顯療效,但是在往後追蹤時如果發現轉移,這是惡夢的開始,因為轉移後的第四期病人存活率立即下降到10%左右(3,15),主要是正統西醫所提供之治療有其極限而併發症與後遺症越治療越高(14,15)  ,導致病人身心受創而致病情惡化。在追蹤十二年期間G 組復發是P 組的3.71倍,這印證了降低西醫治療的副作用而全力維持病人良好的營養與免疫力(CHM)是避免癌症復發及提高生存率的最佳良方。

 

   然而因為病人多只來看1-2次,日後單從電訪中所得到之資料無法得知治療細節,如併發症與抗藥性何時出現及其嚴重度、病人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及身心狀況等,或只知復發轉移但其發生時間難以確定,以致無法以統計分析,本研究僅只能就轉移率與生存率來探討。

本資料經過嚴謹之統計檢驗,除與國家大數據在年齡、男女比相近外,更證實G與P兩組為常態分布,同質性雷同,在差異比較上具有相當之統計意義。更在轉移率、生存率上證實P組都遠優於G組,且追蹤時間越久,差異越大。這說明了作者平日從臨床經驗中所得到的觀點:

「西醫治療要適可而止」及「全人整合療法」有顯著之幫忙

 

    正統西醫臨床上常以癌症分期(cancer staging TNM)來分析,此臨床分期是由醫師及醫學角度來制定,忽略了病人就醫態度與病人在恐懼害怕所選擇的治療模式。大家都知道談癌變色是人之常情,在西醫治療沒有保證且副作用極多的情況之下,很多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期間常常也同時選擇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 (15,16,17,18,19)。然CAM錯綜複雜,常被正統西醫批評無嚴謹之科學實證而加以排斥,作者所建議的CHM是在四大理念下所設計:

 

 

  1)尊重生命  2) 保護細胞 3) 提升免疫力 4) 發揮自癒力

 

  而所建議的補助品皆須要合乎以下五大條件:

 

   1)來源清楚2)有科技數據 3)臨床證據 4)國際論文佐證 5)正派經營。

 

    所有病人都在充分了解正統西醫治療之優劣點及CHM後,自己做出對自己的最佳選擇,擬定恢復健康計畫並積極去執行。

 

   統計僅僅提供為對某一情境的科學檢定讓吾人有科學思維與正確判斷之依據,但是治療癌症還是需要個案處理,因為每個病人個性、情緒、生活壓力、家庭狀況、教育程度,生活習慣、周邊助力或阻力與環境因素在在影響其對癌症發生所引發的反應,認知、判斷、抉擇都不相同,癌症治療之預後不僅僅在正統西醫之分期,更重要在病人生命力與自癒力之發揮與否。

 

結論(conclusions)

 

   癌症成因未明,治療五花八門,正統西醫所給以之最初治療,其療效是有目共睹,尤其是早期癌症幾乎可以痊癒。但是癌症是慢性病,短時間的緩解並未解決癌症日後復發之威脅,中醫所言:「去邪扶正,」清楚點出在治療破壞身體之時,更需要扶正病人。作者所提出之全人整合療法(CHM)正是在作扶正之工程,既要協助病人早日走出癌症之陰霾,遠離汙染、勤練氣功與運動,更要提供有科學根據之補品,維持病人之良好營養,提升免疫力,發揮自癒力!

 

   然要充分而有效的治癒癌症,有賴日後醫學之持續進步如基因療法,精準醫學以及有志之士之群體通力合作。


References

1)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14 Taiwan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2) Rectal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8 (Supplement 4): iv22–iv40, 2017

3)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17 Rebecca L. Siegel, MPH; Kimberly D. Miller, MPH; Stacey A. Fedewa, PhD; Dennis J. Ahnen, MD; Reinier G. S. Meester, PhD; Afsaneh Barzi, MD, PhD, Ahmedin Jemal, DVM, PhD, Ca Cancer J Clin 2017;67:177–193

4)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5–2004. i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ies, L., Melbert, D., Krapcho, M. et al., Bethesda, MD; 2007

5) Evidence of advanced stage colorectal cancer with longer diagnostic intervals: a pooled analysis of seven primary care cohorts comprising 11 720 patients in five countries. Tørring ML, Murchie P, Hamilton W, Vedsted P, Esteva M, Lautrup M, Winget M, Rubin G8.Br J Cancer. 2017 Sep 5;117(6):888-897.

6)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2017. Atlanta, Ga: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7.

7)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the 7th Edition of the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and the Future of TNM Ann Surg Oncol (2010) 17:1471–1474

8)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Alberta, Canada. Tough SC1, Johnston DW, Verhoef MJ, Arthur K, Bryant H.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02 Mar-Apr;8(2):54-6, 58-60, 62-4.

9)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by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Sewitch MJ1, Rajput Y.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 2010 Feb;16(1):52-6.

10)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Practices Among Hispanics Diagnos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ti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hysicians. Black DS1,2, Lam CN1,3, Nguyen NT1,2, Ihenacho U1,2, Figueiredo JC1,2.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6 Jun;22(6):473-9.

11) Reasons for an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adult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Verhoef MJ1, Balneaves LG, Boon HS, Vroegindewey A. Integr Cancer Ther. 2005 Dec;4(4):274-86.

12) .Clinical Score for Predicting Recurrence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alysis of 1001 Consecutive Cases. Yuman Fong, MD,*† Joseph Fortner, MD, Ruth L. Sun, BA,*† Murray F. Brennan, MD, and Leslie H. Blumgart, MD, FRCS*. †Ann Surg. 1999 Sep; 230(3): 309

13) A watch-and-wait approach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after a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ossa F1, Chesney TR2, Acuna SA3, Baxter NN.4.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Jul;2(7):501-513.

14) Watch and wait approach following extended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r distal rectal cancer: are we getting closer to anal cancer management? Habr-Gama A1, Sabbaga J, Gama-Rodrigues J, São Julião GP, Proscurshim I, Bailão Aguilar P, Nadalin W, Perez RO. Dis Colon Rectum. 2013 Oct;56(10):1109-17

15) Local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clinical response and watch and wait in rect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impact of salvage therapy on local disease control. Habr-Gama A1, Gama-Rodrigues J2, São Julião GP3, Proscurshim I4, Sabbagh C4, Lynn PB4, Perez RO5.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4 Mar 15;88(4):822-8.

16) Colon Cancer Survival Rates With the New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ixth Edition Staging. Jessica B. O’Connell Melinda A. Maggard Clifford Y. Ko,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96, Issue 19, 6 October 2004, Pages 1420–1425

17)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Practices Among Hispanics Diagnos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ti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hysicians. Black DS1,2, Lam CN1,3, Nguyen NT1,2, Ihenacho U1,2, Figueiredo JC1,2.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6 Jun;22(6):473-9.

18)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by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Sewitch MJ1, Rajput Y.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 2010 Feb;16(1):52-6.

19) Us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fo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Survival. Skyler B. Johnson Henry S. Park Cary P. Gross James B. Yu.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110, Issue 1, 1 January 2018

20)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Alberta, Canada. Tough SC1, Johnston DW, Verhoef MJ, Arthur K, Bryant H.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02 Mar-Apr;8(2):54-6



本網站所有圖文所有權屬許達夫醫師自然診所 請勿拷貝盜用, 本網保留法律追溯權!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向心路90號 服務專線:04-2475-3600 傳真:04-24753602       本網站是由瑟琳納廣告 建置